在試驗過程中逐一記錄裂紋長度ai及相應的載荷循環(huán)次數(shù)Ni,其中裂紋長度ai采用10倍放大鏡監(jiān)測,載荷循環(huán)次數(shù)Ni由試驗機自動顯示。當裂紋擴展到(0.6~0.7)W時停止試驗。綜合考慮試件疲勞裂紋開裂速度、一根疲勞試件試驗的時間、試件應力狀態(tài)及試驗機工作狀態(tài)等因素,確定本次疲勞裂紋擴展試驗的加載:靜載荷Pm=6.2kN,動載荷=5.8kN,加載頻率為80~85Hz。將裂紋長度a與循環(huán)數(shù)N的記錄值隨時標在坐標紙上。

當焊接熱輸入減小時,由于焊接接頭的冷卻速度增大,易形成淬硬組織而產生冷裂紋,因此,通常用抗裂性試驗確定熱輸入的下限;當熱輸入增大時,由于焊接接頭容易過熱而導致熱影響區(qū)粗晶脆化,因此,常采用焊接接頭的夏比V形缺口沖擊試驗,或段磊韌度試驗確定熱輸入的上限。當為防止產生冷裂紋測出的熱輸入下限高于為防止接頭脆化測出的熱輸入上限時,就需要考慮采取焊前預熱、焊后緩冷、后熱或焊后熱處理等工藝措施。在這種情況下,盡量采取較小的熱輸入以保證接頭韌性滿足要求,同時利用焊前預熱、焊后緩冷或后熱延長接頭從800℃冷卻到500℃或300℃的時間,或者利用焊后及時熱處理以消除淬硬組織,防止產生冷裂紋。預熱溫度、后熱溫度也是通過抗裂性試驗確定的。

可按實際生產采用的焊接參數(shù)焊接試驗焊縫。與實際產品結構相同,可以焊單層,也可以焊多層。試件焊后在室溫放置42h,先檢查焊縫表面,然后垂直于試驗焊縫切兩塊磨片,檢查有無裂紋。一般試驗結果以裂與不裂為評定標準,每種焊接條件下需焊接兩塊試件。